首页 > 深度评论 > >正文

男子相亲要求女方没弟弟,女方要求男方是独子:你们还是单身算了

来源:w唯唯安2023-04-25 08:52:07

当婚姻成了奢侈品,不知道我们要如何的延续传统的、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。人变现实了,择偶范围就变窄了。

好像出了校园,就没有什么纯粹的感情了。女生随着年龄增长,自身条件每况愈下,可要求却越来越高,而男生不管自己的条件如何,也变得越来越现实,随时都会权衡利弊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越来越多的男男女女,把“宁可优雅地单身,也不要将就的婚姻”,当做响亮的一句口号喊了出来。

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结婚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失败,婚姻也并非是人生的必需品时,相亲市场上的筹码,就随之被垒得越来越高。

齐鲁晚报上,有一则征婚启事,让人记忆犹深。当然并不是这位征婚的男子有多么优秀,只是他其中的一条比较夺人眼球,要求女方:无弟弟。

这不禁让人发起一种联想,难道是他受过此类的伤害吗?但这得不到当事人的证实,也仅仅是一种猜想罢了。

的确,现在社会信息比较发达,我们会看到很多婚恋方面的新闻、消息、帖子。

其中很戳人的一个点就是凤凰男、扶弟魔之类的人设,而这些人往往能够凭借一己之力,毁掉一个家庭。

我本以为这是一个特例,在开放二胎政策的今天,男女性别、先后顺序,并不是我们能够人为设定或选择的。

可是,最近身边同事的一次相亲,让我看到了,现在男生女生对婚恋的真实需求。

其实,这位女同事算是我身边的一个老大难,城郊户口,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长相一般,也确实还有一个弟弟。

不过她家相对来说并没有重男轻女,反倒是因为她学习成绩很好,父母要求弟弟在很多方面上为她让路。

如今女同事和弟弟两个人工作都已经稳定,女同事还读了研,今年预备考博,在单位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。

别人介绍给他相亲的那个男方,其实综合来看个人条件还没有她好,家里条件也很是一般。但女同事碍于介绍人的面子,自己的确在年龄上也并不占据优势,便同意去见一见。

结果不知道是介绍人的疏忽还是什么原因,聊了许久,都约定好下一场去看电影了,男方突然知道女同事有一个弟弟,立马态度就有所转变。

两个人摊开来说,场面一度有些尴尬。女同事好胜心强,也不甘示弱。直接提出自己想找一个独生子的家庭,而对方恰恰还有一个兄弟。

最终,两个人不欢而散。

后来我们问女同事,当时提出要求对方是独生子家庭,究竟是一时赌气,还是为了在气势上占优势。女同事则回答,其实自己内心里就是这样想的:

多兄弟的家庭是非多,还是独生子的家庭没有妯娌之间的烦忧和对比,更好一些。而且老人也能一心为着孩子着想,而不是有好有坏,有亲有疏,有失偏颇。

原来,男女在择偶上都有自己的小九九,都想着怎样的形势,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。当然这无可厚非,怕的是一味的自私而不考虑环境和以及对方的实际情况。

婚姻也是一种合作形式,各自退一步,才能达成合作关系,才能签署一份平等的合同,才能将关系持久的顺延下去。

前一段网上流行一个高端的相亲局,想要获得相亲的资格,需要在北京有房,有北京户口,年收入50万以上;男生身高178,女生165,颜值评分80分以上;本科为985、211或海外名校;净资产800万以上。

没有达到标准的人,是没有参加相亲局的资格的。这样就筛选出去一大批人,而参加的人都是实力相当的,如此就少了许多试探、比较,节省了时间。

相亲市场上的等价交换,变得越来越“明码标价”。这好,也不好。

麻省理工的一位经济学家,曾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相亲场景,做过一场的实验。参加者是100位大学生,男女各半。

随机分配给每人一张卡片,上面有1~100的数字。单数的50张给男生,双数的50张给女生。工作人员把卡片贴在了他们的背后,他们本人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数字是几。

接下来实验开始,大家需要找一个异性去配对,两个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,得到的奖金越高。

很快,99号男生和100号女生的身边马上围了一大群人,大家都想和他们配对。而数字小的人则处处碰壁,没人想跟他们配对,一直被嫌弃。而配对成功比例最多的,是数字比较相近的两个人。

有人总结剩男剩女的各项特征,底下的一条留言倒是一针见血:

“扯这些没用,结不了婚的大多是因为硬件不行,这就是现实。有人说把他们条件等同的拉在一起,不就配成对了?可实际情况是,即使把他们拉到一起,结果也是互相看不上。”

嫁/娶豪门,从而一劳永逸,那是偶像剧;遇到无条件理解并包容自己的另一个灵魂,从而得到救赎,那是文艺片的戏码。

普通人与普通人的婚姻,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付出的,没有那么多便宜可占。如果这个思想无法端正,大家还是都单身算了。

-END-

世界那么大,感谢你,可以看到我!

【文|唯唯安:笔有温度、为情发声,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,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】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全球滚动:山西省地图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