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深度评论 > >正文

专访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:车载显示市场的“冷与热”_焦点关注

来源:互联网2023-06-20 11:31:45


(资料图片)

近些年,单辆汽车车载显示屏幕数量增长明显,且大尺寸显示市场接受度逐渐升高,但受到汽车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,今年车载显示市场增长放缓,整体体量约近2亿。然而,即使车载显示没有那么乐观,但依旧有不少面板企业正在加速布局进入车载市场

图 | 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(左),与非网副主编夏珍(右)

全球领先科技行业研究和咨询机构Omdia的高级分析师林麟表示: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,一是手机、平板、笔记本电脑等消费市场的下行,导致很多面板企业集中将重心转向车载,但车载体量本身不及消费电子体量,导致车载显示供应出现过剩,价格持续下降,对比消费电子产业下行趋势,车载显示也就多扛了半年;二是车载显示的利润虽然下降了,但比消费电子激烈价格战下的亏现金流现状还是好很多,如果不出问题,还留有正常的利润空间,因此即使在去年五月就拉响了库存警戒线,依旧有不少面板厂商继续加大投入车载市场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当前车载显示市场主要还是LCD的天下,从七、八寸的小屏到十几、二十寸的大屏,而OLED和带背光的Mini LED仅占少数。如果仅以中控屏一年8000~9000万的屏幕体量来计算的话,OLED和Mini LED的体量约为100-200万,市占率不及2%

对此,林麟表示:“OLED和Mini LED的大批量上车还需要点时间,就像手机用OLED也是发展了那么多年才有了今天接近一半的市占率。当前,OLED的价格比LCD还是贵不少,通常一套车载LCD的价格在50~60美金左右,而同尺寸的OLED的价格要比LCD高两倍不止,所以OLED大多被用在高端车型上,用来提升Tier1和整车的差异化优势,增加卖点。”

未来OLED的市占率一定会随着技术的成熟、价格的下降而不断提高,但并不会完全替代车载LCD,而是形成多种屏幕共享生态的平衡。

关于OLED国产技术的情况,林麟指出:“目前国内只有京东方一家企业实现了真正的量产上车,未来维信诺、天马、华星光电、和辉光电都具备这样的实力,当前处在一个验证的阶段,只是说市场是否需要那么多厂家供应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”

此外,林麟认为:“从技术层面来讲,京东方等本土厂商并不比国外的LGD、SDC等大厂差,只是名气小一些,在原有的供应体系中,很多国际品牌在选供应商时都是以大厂为主,比如法拉利指定跟三星合作,奔驰指定跟LGD合作等,而前面提到的这些大厂拥有了先入为主的优势后,后来者再进入就会有更高的门槛。”

综上,车载市场机会依然存在,但不会像十几年前那么多,而车载相关的各个零组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,因此2023年注定是车载显示需要“谨慎前行”的一年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2023年2月江苏扬州市第一中学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